|
发表于 2014-10-13 18: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借题发挥,:大光圈镜头还有多大的用吗?
说到光圈大小,在十年前还是很有用,那时的数码相机ISO高一点画质就很差,ISO800勉勉强强算是好用。但是今天相机ISO提高且表现更好(好的全画幅相机ISO6400的噪点也比十年前的ISO800表现更细腻)。如果人文题材弱光摄影ISO3200很好、ISO6400也足够用了。
大光圈的镜头技术要求高,难以生产出好的成像,于是被迫用到最好的材料和技术,才勉强做到了比较好的成像,也就和F2.8定焦差不多的效果。为了大两级光圈而不惜工本。但是成本巨大,售价高昂。今天的佳能35mmF2is镜头来比老资格王牌35mmF1.4L,其成像从中心到边缘都好多了!(也就是说,两镜头使用同样光圈,从F2一直拍到F16,每一级光圈的画质,新镜头都更好。)但是价格会相差三倍。
连佳能公司自己也承认,新款24mmF2.8is 的镜头比红圈24mmF1.4L成像更好!(28mm还没有F1.4的专业头,所以先不提),可见,时代不同了,不是L的新镜头比老L头表现好,这是常见的事。F1.4比F2.8大两级光圈的好处也被好的ISO冲淡了,只剩下景深了。光圈大能获得较小的景深,有人就是喜欢很浅的景深么!
景深浅一些有些场合是有用的,但是广角镜头景深浅的效果很不明显。谁要是说“我用广角镜头来追求浅的景深”,那是不懂摄影的人,因为你根本追求不到很浅的景深。懂摄影的人都知道:拍摄人文和风光题材,主体绝大多数都在两三米之外,距离这么远了,景深会更大。此时扩大一两级光圈来缩小景深,其效果在大广角上面微乎其微,而且广角头使用F2.8带来的景深正好是人文摄影需要的起码清晰范围,更多“环境人像”题材还要用到F4或者5.6,大光圈镜头即使是弱光也要缩小光圈拍摄,以确保足够的景深。有些人用这种F1.4镜头靠近被摄体十几厘米拍摄,来显示景深很浅的魅力(比如把一个落叶拍得很近,镜头几乎贴到主体身上),那只是玩玩照片而已,和人文摄影无关,基本属于纯粹器材玩家。
因此,大光圈的广角镜头存在的意义不大了。不是没有意义,是不那么重要了。意思是:专业级的F1.4大广角,你已经买了当然有用,没有买,也无所谓了。
以上为转贴,个人觉得讲得非常有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