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483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积分
- 75854
- 注册时间
- 2008-12-12
- 在线时间
- 小时
BJ5878
|
本帖最后由 Gavin 于 2014-9-4 17:33 编辑
机油选购学习心得及机油知识(入门篇)
下定决心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是抱着被各位“大神”拍死的决心来的,我也深知自己才疏学浅,学艺不精,还望各位“大神”多多扶正,也让我能从中多一些收获。文中资料、文字、观点等均来源于互联网,在此一并谢过各位前辈,如有侵权,还望见谅!
开始写这篇汇报心得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思索我应该按怎样的结构去写才能更简单的让大家去理解机油,消除很多传统上的知识误区。说实话网络上关于机油知识介绍的帖子很多,爱卡上也有专门的论坛,但是大多数帖子都从原理写起,到结论结束,虽说这样的方法传授的更加系统,但很多没耐心的童鞋们总是没时间看完?所以我决定,这篇文字,反其道而行之,先和大家说我的学习结论,之后再倒回去一点点的去梳理知识。
一、纠正大家的两个认知误区:
1、好车才需要选择好的机油,我的车不好,用好的机油伤车
我不知道这个观点从何而来,但几乎每次我换好机油的时候都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但这也是我认为最没道理的一个观点。
其实机油的好坏主要看的是粘度和指标,而广义上说越贵的机油其相应的指标就越好(假货除外),用起来的效果也应该会越好的。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会说,那为啥好多便宜车的4S保养机油都不如贵车用的好呢?我个人觉得还是因为“消费者心理预期”的问题。
举个例子:假设一部价值100万的车,换一次机油花费了1000元,估计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很正常;而一台5万块钱的车,换一次机油要花费1000元呢,我估计这车就别卖了。但实际上换好的机油实际购买的价格就是需要1000元啊。
由于这样的原因,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预期,厂家往往会做一些妥协,选用一些价格相对更便宜一些的机油。这种油对一般客户就够用了,而且从经济性来说可保证大多数客户的良好感知,但绝不是用好油伤车。
2、好的机油和较差的机油除了换油周期外,其它没有啥区别。
事实上经过很多车友及我本人亲自验证,使用好的机油,在选对机油指标的前提下对车辆性能的提升是明显的。最直接感觉是提速有力,油门更轻,发动机声音更小等。同时换油周期也可以适当延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较好的机油在某些指标上会有较好的表现,想知道是那些指标吗?请耐心的看看后面的介绍。
解释清楚前面这两个问题之后,我想给大家一个初步的结论,不管车好坏,用好油肯定对车有好处,至少不会有害处。实际效果上看,主要还是在于提升动力,静音,省油等几个方面。
二、选出正确的机油粘度
第一步:根据自己车辆的保养手册,确定W后面那个粘度究竟是20、30、40、50。这个数值在保养手册上肯定会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新手不要轻易使用低于推荐粘度的机油。如车辆推荐可用5W30或5W40的机油,你不要轻易使用5W20的油,除非你已经充分了解这款机油。
那对于同时推荐5W30或5W40两个型号的车,该如何选择呢?这里主要看三个方面:
1、驾驶习惯:经常使用高转速开车的建议使用5W40的,反之5W30的。
2、车况情况:新车建议使用5W30机油,超过5万公里,且之前始终用矿物油的用5W40
3、个人追求倾向:广义上说30的油比40的油更稀,冷车启动保护更好,开起来也更润滑、省油,但相对在高转速时发动机噪音比40的大。
第二步:在确定了W后面那个数值之后,我们再来确定W前面那个数值。在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叫低温表观粘度,也就是W前面那个数值,它表示的是“低温(-35℃、-30℃、-15℃、-10℃、-5℃)下启动时的表观粘度值,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理解的使用环境温度。(W前面的数字是表示适应的环境温度的,一直我被忽悠最多的一句话,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感)
按市面上常见的0W,5W,10W,15W,20W机油看,0W在低温下启动的流动性最好,而20W在低温的启动流动性最差,所以如有不考虑任何其它因素肯定是选择0W的更好。但必须在这里说明的是,处于性价比,使用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没有一款机油是万能的,因此最终都是N个影响指标相互妥协后选择出的最适合的产品。
一般情况下,在华北地区冬季使用5W就完全够用了。当然0W的更好,但在这个指标体系内,没啥实际意义了。
注:这里说一个倾点的概念,倾点表示这个油可以承受的最低温度,这个才是跟气温有关的指标,在极寒地区建议选择低于当地温度10度以上,以免不小心机油冻了就麻烦了。(一般这个值都在-40℃以下,如冬天不去极冷地区的童鞋们可自动忽略此参数)
在这里再给大家说一个普遍共识,日韩车,一般都是5W30或5W20做四季油;美系5W30居多,德系车一般都是5W40油也可以用部分的5W30油,中系车看发动机,一般同日韩美。
三、用指标看机油
刚才跟大家啰嗦了半天选出粘度的方法,估计有童鞋要说了,你这不是说废话啊,我直接看手册上就知道了,还用你说。其实和大家说这些是给大家一个入门的概念,让大家知道这个粘度由来,而且只要是粘度选对,后面所提的这些指标的高低选择只是用起来感觉很好或差一些的区别,就绝对不会伤害车辆了。
3、既然说了用指标看机油,那究竟看那几个指标呢?化繁为简,说一下我比较关注的四个指标:1、40℃动态粘度指标;2、100℃运动粘度指标;3、150℃高温高速剪切动力粘度;4粘度指数。需要说明的是这几个指标一般是不会标注在产品包装上的,因为这不是强制标示的数据,而厂家为了显示其性能优势,自己公布,广大爱好者自行搜集的,很多数据还是来源于国外的专业论坛提供的,数据真实性,“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为了照顾不想看指标,或压根对指标有怀疑的同学,我给大家一个很笼统的共识,其实对于想研究机油的同学来说,这个漏洞百出。
1、相同粘度下:全合成 > 半合成 > 矿物油 ,别管啥牌子的油只要不是假油,这是不变的道理。
2、同一品牌,同一粘度下,越贵的越好,这也是不变的道理,别听忽悠,不看指标就看价格。
3、机油等级:SL < SM < SN 也就是说SN最好,字母越靠前越差,这个还是需要知道一下的。
4、各大机油品牌的产品基本都差不多,如果细说嘉实多启动磨损保护好些,壳牌静音、清洁好些,美孚长效,动力好些。但这只是笼统泛泛的说而已。
跑题了,接着往回说指标:
1、40℃动态粘度指标
40℃运动粘度是表达机油在常温环境润滑性能的主要指标。通常可以理解为“常温冷车启动时的机油粘度”,数值越低,顺滑性越好,冷车启动时对车的保护越好。事实上这也是影响发动机磨损程度的重要指标。
2、100℃运动粘度指标
在正常行驶时,发动机的内部温度主要在100℃附近。所以100℃的机油粘度是机油润滑性能的核心指标。这个指标也是SAE粘度等级划分的核心指标,主要是W后面数字的认证指标。(换句话说20、30、40、50说的就是这个东东),在满足指标的同时,数值越低,润滑效果越好。
3、150℃高温高速剪切动力粘度(HTHS)
150℃高温高速剪切动力粘度可以表达机油在高温时候所形成油膜的厚度,油膜厚度越大,噪音相对就越小,而且厚度越大,约不容易出现拉缸的问题,对发动机的保护约到位。
4、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是衡量机油粘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的重要指标。简单说数值越大,机油就越不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这样机油的稳定性就会越好一些。
看完这三个指标之后,我们再做一下梳理。按照这三组数据,我们选择最理性的机油肯定是,40度、100度时流动指数低,且150度剪切运动指数高的油。但很不幸的告诉大家,想做到这个真的很难,因为这本身就是悖论的,所以只能有所取舍。
四、选油实例
我自己的车,10年的起亚锐欧,推荐机油20,30均可,我侧重顺滑和节油,因此我初步定选20的机油(我手册上是允许的),我在河北,5W10W均可,但是20的油没用10W,因此我就初步计划选择5W20的机油。
我选4款机油做一下比较(见下表),因为常玩机油的大多都是用的水油,所以这里所用来比较的都是网友关注较多的水货机油。最后一个红线机油如果不知道是啥也不影响。
从数据上看,四款机油各有侧重,因为都是全合成的机油,所以粘度指数都很高,而且那款都是好机油。如果具体去细分析
美孚AFE是节油版的机油,所以特别注重粘度数值要尽量低,事实也的确是这样的。它的粘度指数特别低,但是HTHS表现中规中矩,也就是说相对不适合长期高转速的暴力驾驶。
红线是一款竞技机油,特别注重高转速下的保护,所以它HTHS达到了最高的2.9,但其100℃运动粘度指标缺是这几款里面最高的,也就意味着要费一些油。
另外两款中美孚EP数据更均衡一些,而其重点是长效(总碱值很高)可1万公里一换油,嘉实多我觉得重点应该是钛液的添加,但是我没细研究过嘉实多的油,也没没用过,不做评价。
按照刚才说的指标选择法,如果不考虑换油周期的问题,驾驶行为不激烈的童鞋选美孚AFE是首选机油,驾驶行为激烈或追求高转速提速感的童鞋红线是首选。
好了,学习总结先汇报到这里,希望可以帮到一些朋友。后面还有两个番外篇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
番外一、关于水货机油
我个人属于网购“剁手族”所以我对水货没啥反感。事实上3年多来,我也确实没听说过谁用水货机油出过事情。特别是我长期在一些机油论坛,QQ群里潜水,如果假机油出问题,估计圈内会一片哗然。
当然,我无数次的遇到过保养店说机油是假的,有风险之类的话,其实你觉得他们真的懂机油吗?至少我没遇到过真懂的,不信你可以跟他深入的讨论一下,看看他啥反应。
另外如果您实在不相信水货机油,也可以考虑行货机油,其实除了贵和品质不如国外的稳定外,同款机油的感觉应该差不太多。
番外二、关于机油选择的实战
刚才给大家做的机油实战,但其实我现在用的机油是新日石的0W20,但是因为这款机油数据不全(厂家没公布或我们没搜集到),所以没拿出来给大家对比。
当然也不是说这款油好我不给大家推荐,而是机油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靠爱好,靠尝试,靠分享驱动的事情,如果只是抱着选一个万能油的想法,其实这篇文字您都不用看到这里。按说明书,选一个大品牌,贵的全合成机油,足矣。
而即便看完到这里的文字,我也只能说我介绍或总结的是挂一漏万,还有很多,如刚才说到的基础油分级、总碱值、添加剂、品牌特点、升降粘度选择等等都有待我们一起学习,提升。
PS:我不是油商,也不是托或黑,只是想帮帮新入的小白,仅此而已。纯手打稿,保证原创,欢迎转帖,注明出处。
出处某卡明锐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