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459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积分
- 45159
- 注册时间
- 2008-8-22
- 在线时间
- 小时
TJ0105
|
斯柯达,绝对值得尊重的品牌。不是因为他有何独到之处影响了整个汽车行业。而是他甘愿牺牲和妥协,既要满足大众集团的整体品牌布局,还要在狭窄的空间里为消费者“争取”更多的实用利益。
明锐挑选的上市时间都是高潮过后的阶段。这种低调与他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极其相似。避开轰轰烈烈的市场漩涡,告诉目标消费群体新明锐来了,你们想要的实用性配置也一并改进过来了。但不得不沉痛的告诉消费者,自己“车在大众·身不由己”。速腾减去的,它不得不跟着减去,将来速腾又恢复了,自己能不能跟着恢复还不知道。
这里说的当然是后轮扭力梁悬挂。当初大众在中国的“调研”,认为中国人对悬挂的知识储备是非常低下的,因此没必要把成本摊耗在这个极其专业的部位。但大众却忽略了中国人对“有没有”比“懂不懂”更加重视。速腾在传动系统(DSG)、悬挂系统(多连杆改成扭力梁)相继沦陷后,口碑一落千丈。是啊,一个从“驾驶者之车”口碑演变过来的A+级车,如果没有了放心动力、运动操控,他还有什么立足之本啊。更可怜的是,大众的失误直接殃及了池鱼——斯柯达明锐。
全新明锐上市之前,很多业内人士都在猜测上海大众会不会趁机抬高明锐的江湖地位。只要坚持与国外同步的多连杆后悬挂,其操控性和舒适性就会高出速腾一筹。而且比速腾更加纯正的保持了德国血统,这简直是一次逆天的机会,摆脱一汽-大众的压迫,让斯柯达品牌点燃激情。
但是,鸡贼+严谨的“中德合作社”,怎么会给斯柯达这种“以仆欺主”的机会呢。就在一汽-大众已经偷偷摸摸的将多连杆速腾运送到各大经销商库房的时候,早有预感的扭力梁结结实实的装载在了明锐的身上。
按说,一个后悬挂有这么重要吗。说实话,作为一般消费者来说,这个悬挂的改变,真不是谁都能体会到的。更何况谁会同时拥有新老两台速腾让屁股体验一下这极限的区别呢。
悬挂的变化,从消费者角度喊屈,完全是来自于价格与价值的博弈中没有得到最大的实惠。但对于全新上市的明锐来说,这无异于再次坐实了其“小丫头养的”大宅门身份。
文章开头我说,斯柯达是值得尊重的品牌,这话从哪儿说起呢?那就是,采用大众完全一致的制作工艺和平台技术,仅仅换一个标就降低了品牌定位。这与低质劣造“朗系”完全不是一个待遇。当然,悲情的角色本身并不值得尊重。关键是斯柯达始终站在消费者的实用角度,去在点滴之间创造真实价值。夹在牺牲与妥协夹缝中的斯柯达,只有车主才懂得这个品牌的尊严。
因为,无论是斯柯达的哪款产品,都会比大众同类甚至整个级别市场同类产品“大、多、人性化”。A级车唯一的掀背三厢车、难以计数的车内储物格,再加上准全景的大天窗和两拳半的后排腿部空间。这一切都是为消费者的实惠是设计。可以说,如果挂上VW的标,虽不敢说明锐就是A级别市场NO.1,但也绝不是速腾能够望其项背的。
牢骚归牢骚,斯柯达毕竟是斯柯达,谁叫他是被大众收购的呢。他今天的地位也不完全是被大众压制的,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中国的非理性消费市场。先来后到的品牌灌输方式,让消费者无法站在实际利益上去选择产品。如果斯柯达能够再坚持在中国10年,当消费者开始看重实用价值的时候,斯柯达的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就能到达翻身的彼岸。但现在我最关心的是,负责掩护速腾重塑口碑的明锐,何时才能被准许回归“独立悬挂”真身呢?阿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