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5787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积分
- 636
- 注册时间
- 2012-8-2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自Skoda登陆国内市场以来,靠着几款实力坚强的新世代车型而在平价进口车市场积极抢下一块版图,这家来自东欧的捷克汽车品牌旗下中坚主力、全新第三代Octavia也在日前国际车展中正式与国内消费者见面,借由更洗鍊稳重的外型和宽敞合宜的乘坐空间,Octavia所要瞄准的客层,并非只是百万元级距的进口房车市场,而是要以更全面出色的表现,吸引过往将目标锁定在国产中大型房车的广大消费族群,而新一代Octavia也将以单一1.6 TDI车型设定切入这级市场,对于购车思维相对务实的买家而言,省油省税等竞争优势,也会是Octavia充满吸引力的原因之一,这次的试车心得介绍还有甜美活泼的Michelle一同参与,马上就跟小编一块来看看演化至全新第三代的Octavia吧。
对于Skoda而言,旗下车款选择虽然不少,但Octavia绝对是最重要的主力车型,占了品牌年销量四成以上的比例,因此Octavia的改朝换代作业,肯定是攸关品牌形象的大事,三代新车自2012年底推出之后,同样采用集团内的MQB模组化平台打造,外观风格则是换上了新世代的品牌设计语汇,相较于二代版本,即使大致上的轮廓有些神似,但包含头灯、水箱护罩或者车身细节都彻底地翻新,不论是视觉上的新鲜度,还是这级中型房车买家会喜爱的稳重感受,Octavia都有相当讨喜的呈现。
1996年推出的Octavia,在Skoda品牌之中拥有无可取代的历史定位,因为这个车名早在1954年就已经问世,直到70年代初期才退居幕后,然而当Skoda在1991年加盟VAG集团后,Octavia车系才又重新复出,并以当时第四代大众Golf的PQ34底盘打造而来,也是Skoda加入Volkswagen Group集团后的第一款车型,和Bora/Jetta车系则是有着浓厚的血缘关系。
由于集团内资源共享的策略,Skoda Octavia不论是底盘结构或者动力基础,都和VW或者四环Audi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取决于品牌定位的不同,Skoda主攻的是平价合宜的亲民路线,因此历代Octavia均给人俗又大碗的印象,三代新车当然也不例外,车身尺码大幅跃进,完善严谨的主被动安全配备加上百万出头的定价方式,竞争力比起前代可说是更为全面。
以Skoda的品牌历程来说,创立于1895年的这家捷克车厂,已拥有超过百年的荣耀历史,在纳入大众集团之后,则是透过充满人文感受的波西米亚风格结合德式造车工艺,提供消费者均衡适切的产品选择;而经过了漫长时光的淬炼,Skoda也从2011年开始陆续换上了全新的飞箭企业识别图腾,取代行之有年的Skoda旧款厂徽。
相较于二代车型,新Octavia仍延续了黑色直瀑式水箱护罩的设计,不过样式则重新修改,搭配上以直线为主的棱角风格,创造出更为刚毅大器的视觉印象,而引擎盖上相当显著的四道折线设计也保留下来,让车头面貌更有层次感,利用水晶切面充满转折的硬派调性设计,也代表Skoda的家族外观风格将朝向更为年轻化、运动化的方向发展。
头灯轮廓也以直线为基调进行修饰,造型风格上和前代有着明显差异,配备方面由于国内目前仅导入1.6 TDI单一车型,因此市售版本在头灯组方面提供的是传统卤素头灯,不过在光感应系统的帮助下,就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而言是不虞匮乏的。
Octavia的欧系进口车身份,让它具备了相当完善的主被动安全防护性,除了基本的六气囊、ABS、EBV电子煞车力道分配系统、ASR加速防滑控制系统之外,亦提供了ESC电子行车稳定系统、斜坡辅助系统以及MCB二次碰撞预防系统等好料,对于车内乘客来说相对而言拥有了更为完善的防护效果。
以水晶切面为设计发想的新一代Octavia,左右后视镜也能够看出这样的俐落风格呈现,另外还整合了转向指示灯、电动调整、收折、防眩等功能,实用性相当不错。
以集团内MQB底盘平台打造而来的三代新车,原厂针对车身尺码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长宽高分别达到4659×1814×1461mm,而轴距则是一举提升到2686mm,然而新世代轻量化的底盘结构却未增加太多的车重负担,帐面上Octavia 1.6 TDI车重仅有1330公斤,且车体刚性还增加了25%,对操控稳定性来说有正向的帮助;而增加的尺码和轴距不仅有助于乘坐舒适度与置物机能性,外观上也因为更加稳重大气的感受,得以吸引到传统中大型房车买家的青睐。
车尾设计也能够看到上代车型的精神传承,同样利用更为刚毅的线条,为Octavia带来了较为运动化的观感,悬吊结构方面,Octavia改用了前麦花臣后拖曳臂的结构设计,而5.2公尺的回转半径也能够提供灵活的都会闹区中穿梭能力,至于1.6 TDI车型原厂搭配的是16吋放射状铝圈,轮胎规格为205/55 R16。
尾灯的造型跟前代相比相当类似,主要的差别在于面积些微缩小,和日前分享过的Rapid系出同门,尾灯组上也多了一些线条的转折,看起来则更具时尚感和家族化的一致感受。
牌照框两侧的钣件折线是这代新车车尾的外观特色之一,利用锐利的线条设计,让车尾看起来更有层次变化丰富的印象,不过由于试驾的车型为原厂认证车,因此后挡风玻璃上多了一支雨刷,一般市售车是没有此配备的,要先跟大家说明一下。
为了有效提升Octavia日常使用机能性,三代新车采用了斜背尾门的设计,小编个人一直蛮喜欢同类型的尾门开启方式,加大的行李厢开口,要取放大型行李时相当好用,唯一要小心的就是地下停车场或者高度不够的机械式停车位,要开启尾门取放物品时就要特别注意。
由于并未提供电动关闭设计,因此尾门上设有一个塑胶的小拉柄, 以个人171公分的身高要关上尾门并不会太吃力,但若是身材较为娇小的女性车主可能就比较麻烦一点。
有别于先前的汽柴油系统并进的策略,三代新车目前仅单一导入柴油版本,而这具1.6 TDI引擎消费者们应该不会太过陌生,排气量仅有1598c.c.的直喷增压四缸柴油心脏是集团内广泛应用的一具动力单元,可提供最大105匹马力(3000-4400转)以及充沛的25.5公斤米扭力(1500-2750转),饱足的扭力几乎已经是国产2.5升汽油引擎的水准,而柴油心脏的低速大扭力特性,让Octavia完成0-100km/h加速只需要10.9秒即可达到,极速194km/h的表现要应付生活中的各式情况也绰绰有余。
除了1500转便可涌现的25.5公斤米扭力之外,柴油引擎最大诱人的油耗经济性特性也展现在这具新世代1.6 TDI动力单元上,加上标配的Start/Stop引擎怠速熄火装置,根据经济部能源局的实测结果来看,Octavia 1.6 TDI市区可跑出19.46km/l的成绩,高速则有25.56km/l的表现,而平均油耗则落在22.9km/l的水准,能源效率等级为第1级,加上1.6-1.8升的税金优势,对于国内较为重视油耗表现的广大消费族群来说,是还蛮吸引人的一项竞争优势。
过去两代Octavia在内装的设计呈现上,和同集团大众车款有着相当多的共通点,三代新车自然也不例外,从内装的风格呈现或者座舱的配置设计,都能够感觉到德系车款的冷冽稳重调性,用料和细节的处理都有不错的呈现,毕竟定位上也属于中高阶车型,因此配备水准自然也能够符合大多数买家的期待,不过这部试乘车因为部分配备和市售版本有些出入,后面则会一一列出。
为了符合原厂赋予新一代Octavia的运动化感受,方向盘的部分采用的是更具动感的三辐样式,两侧的指扣处和整体握感都让人留下不错的印象,而多功能快拨键以及下方的镂空中心处则是以金属镀铬材质提升整体的质感,不过原厂标配的内装饰板为褐色木纹饰板,这部试驾车则是另外换上了类金属光泽饰板。
试驾车配备的是Bolero触控音响系统,但市售版本则是提供MIB多媒体资讯娱乐系统与Swing音响主机,尽管少了触控萤幕,但是仍可支援单片CD/Apple Connectivity 、Aux-in/USB音源扩充等,基本的娱乐效果并没有被遗漏,单纯只是操作上的爽度问题而已。
自发光双环仪表中央则是设计了一组液晶显示幕,可在此透过Maxi Dot行车电脑的选项切换设定部分的功能。
这组面积不算小的萤幕,可独立显示的资讯相当多元,包括平均油耗、瞬间油耗、机油温度,可行驶里程、目前时速等,至于移动电话蓝牙功能则是认证车另外加装的,据了解准车主若想另外加价选购也不行。
造型相当动感的三辐方向盘,为Octavia带来了更为年轻活泼的视觉感受。
方向盘多功能快拨键为Octavia的标准配备之一,左边的按钮可控制音量以及曲目。
右手边的按钮则可切换Maxi Dot行车电脑的选单,不过语音控制功能是这部试乘车另外加选的配备,可惜市售车款上并无提供。
方向机柱上的拨杆功能也大同小异,左边为灯系的控制单元,右手边的则是前后雨刷,不过新一代Octavia并未标配定速巡航系统以及后雨刷,也是试乘车上另外加装的。
市售车配备的并不是彩色触控萤幕,而且根据总代理表示,准车主目前是无法加价选购升级的,不过看了一下Octavia标配清单上的Swing音响系统,功能方面除了Voice声控以及彩色触控面板之外,实用性上没有太大的差异,因此也算是可以接受的。
透过MIB资讯娱乐系统内建的行车电脑选项,驾驶人可以在此检视车辆的各项资讯。
借由蓝牙无线通讯系统,连结个人的移动电话之后,就可以直接在萤幕上控制电话的拨接。
个人娱乐系统的扩充性也会是这级新世代消费者重视的部分,Octavia所标配的Swing音响系统,亦提供有单片CD、Aux-in以及USB音源插孔,基本上已经具备足够的日常实用性。
为了提高Octavia在配备上的丰富度,原厂为其搭载了双区恒温空调系统,让车内乘客在乘坐舒适性上有更弹性的选择。
中控台下方还设置了一组具备滑盖的置物区域,像是手机或者个人随身物品放在这里的话,取放也蛮方便的。
Aux-in以及USB音源连接埠则是安置在空调控制面板的下方。
另外在排档座前方还可以看到中控锁以及Start/Stop引擎怠速熄火装置的切换键。
将1.6 TDI柴油心脏动力传输至前轮的是VAG集团内应用多年的七速双离合器自手排变速箱,尽管部分消费者对于DSG系统仍有些疑虑,但原厂现阶段已针对该系统提供相关保固与背书,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另外一种保障,撇开DSG的问题,这套双离合器系统的优点则是出色的传输效率和驾驶乐趣,不过若是以Octavia 1.6 TDI的定位来看,提升整体的油耗表现才是七速DSG系统最主要的任务。
排档座后方的是传统手煞车的空间以及一组置物杯架,另外还可以看到一组点烟器。
可以前后移动的中央肘枕,里头的空间就普普通通,加上内部空间规划的影响,对于部分物品的摆放弹性会造成些许阻碍,算是有一点可惜的地方。
副手座前方的手套箱空间则有一个不错的水准,另外还能够看到空调出风口,可以当作暂时的冷藏空间,夏天气候炎热时拿来作为饮料的保冷区使用也很适合。
试驾车和一般市售版本不同的地方在于手套箱上方可以看到CD吸入区以及SD记忆卡插槽。
遮阳板中央则是设置了一组眼镜放置区,Octavia是可以另外加价选购电动玻璃天窗的,就看准车主有没有这个需求了,而若是选配天窗的朋友前座上方就没有眼镜放置盒。
车内后视镜具备有自动防眩功能,能够减少后方车辆的强光源影响,进而提高夜间行车的行车安全性。
副手座的遮阳板功能较为一般,并无提供照明功能,日常使用时稍微不够便利贴心。
头灯雾灯的控制总成设置在方向机柱左侧,另外也可以看到手动头灯水平调整钮。
在头灯控制总成的下方另外设置了一组置物区域,而且这个置物盒空间不算小,5吋手机或者钱包大小的物品要放在这里一点都不是问题。
驾驶座A柱前方设有一个薄形证件夹,这个设计出现的时间虽然蛮久了,但是却相当好用,路边停车可以夹张名片或者联络电话,进入收费停车场也可以把票卡放在这里,就不会有找不到的情况发生。
驾驶座的门板上设有四门电动窗开关以及左右后视镜的调整钮,下方地图夹的容积还蛮大的,物品放置的弹性也颇高。
试驾车换上的是较为年轻时尚的银色亮面饰板,和原厂标准配置的深褐色木纹饰板有所不同。
后座门板同样提供有一组置物杯架方便后座乘客来使用。
考量到定位和成本,Octavia提供的是全车织布座椅和手动调整前双座,座椅的舒适度和支撑性都相当不错,不会比仿皮座椅来得逊色,或许视觉上也许会觉得配备不够好,但是日常使用上并不会构成什么困扰,就看消费者取决的角度为何,此外在前乘客座椅垫下方还有一个额外的收纳空间。
较前代车型延长了108mm轴距长度的三代Octavia,乘坐空间是改款新车最主要的卖点,而这也是历代Octavia用以说服消费者买单的利基,2686mm的轴距搭配上充裕的头部空间,大多数成人入座均能体验到舒适宽敞的座舱空间,满足一般家庭所需更是绰绰有余。
实际以身高170公分的Michelle来示范,得以看出改款后的Octavia头部和腿部空间均有水准以上的表现,如果不是身材高大的乘客,在后座理当都能够获得相当适切讨喜的移动感受。
为了提高Octavia的乘坐舒适性,前座中央肘枕后方另外设有空调出风口,能够有效增加车内的冷房循环效果。
不过后座底板并非相当平整,应该是为了因应国外4×4版本所设计的传动轴隧道,所以后座如果要乘载三名乘客,中间乘客长时间乘坐的话多少还是会有些不舒服。
后座椅当然也提供了ISOFIX儿童安全座椅的固定装置,以满足家庭买家的使用需求。
中央椅背可另外翻折出一组扶手,而扶手中央也设有一组置杯架可在日常生活中自由搭配。
若是把置杯架的活动隔版拆掉,也可以当作是置物区来使用。
椅背中央的隔板是可以手动开启的,让后厢的物品取放多了一些弹性。
可六四分离倾倒的后座椅,透过椅背上的控制钮,就能够轻松将椅背前倒,创造出更多的可利用空间。
充裕的置物区域也是这代Octavia相当着重的部分,除了以上掀式尾门提高物品取放的便利性之外,增加的车身尺码则是扩充了日常生活的使用机能性,基本乘载容积便达到590公升,即使是全车满载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的置物空间也很惊人。
行李厢隔板下方除了有一个活动置物网,底部还有一个挂勾,可以看出设计者对于空间应用的巧思。
同样在左右行李厢两侧也设有置物挂勾,另外还有一组12V电源插座。
至于小型置物区的设计,则是借由硬质塑胶隔板减少一些易碎物品不慎被硬物撞击到的情况。
将后座椅背全数放倒之后,可一举达到1580公升的置物空间,这几乎已经是前代Octavia Combi的水准了,加上相对方正的底板,要装载大型物品时也能够获得理想的储物弹性,相信这也是多数家庭买家会重视的部分。
上一代导入国内的Skoda Octavia,基础结构仍沿用五代Golf的PQ35底盘,但演化至三代新车后,底盘方面有着重大的提升,采用MQB平台之后令原厂有着更高的操作弹性,像是大幅增加的车长以及轴距便是一例,而在动态反应方面,也和前代车型有着较多的不同,尽管1.6升TDI动力单元不变,但行路调性确实更符合国内消费者的喜好;先从这具新世代柴油心脏的表现来看,动力方面维持着105匹马力和25.5公斤米扭力的输出水准,然而不论是马力或是扭力都有着小高原式的输出曲线,105匹马力可提前至3000转时涌现(3000-4400转),25.5公斤米扭力的爆发时机则是延后到2750转(前代Octavia Combi为1500-2500rpm),尽管进步的幅度有限,但是以区区1.6升的排气量,0-100km/h加速可在十秒出头的时间内搞定,加上媲美国产2.5升汽油引擎的充沛扭力,要满足一般买家对于一款家庭房车的种种需求并非难事。
实际踩下Octavia 1.6 TDI的油门踏板,这具柴油心脏在动力的传递上十分线性自然,给人相当好上手的印象,低转速即可爆发的大扭力让驾驶无须刻意将油门踩深也能获得足够的再加速力道,齿比设定绵密的双离合自手排变速箱可为引擎动力进行最优化的分配,透过运作效率优异的变速箱,让加速的过程更为流畅,而且几乎没有动力传输中断的感觉,一般D档模式就已经能够满足大多数车主的日常所需,固定在S运动模式则是能够让引擎转速固定在较高的区间带且不轻易升档,让引擎动力有更宽广的挥洒空间,只不过碍于柴油引擎先天的限制,拉高转速并无法获得像汽油引擎那样具有延伸感的动力输出曲线,所以其实一般D档顺顺加速更能够体验到柴油引擎的精华所在,再加上达到22.9km/l的能源局平均油耗,也为Octavia 1.6 TDI增加不少日常使用的吸引力。
就这级房车买家普遍的要求而言,对于行路质感的重视肯定会较操控表现来得高,而这代Octavia即使将后悬吊从原先的多连杆结构改成拖曳臂,但跳动的感觉并不明显,搭配上韧度十足的悬吊特性,车体的支撑性以及对于震动的抑制都有不错的表现,Octavia或许不像多数日系房车那么舒适导向,但整体的行路质感却更为均衡,加上延长许多的轴距长度,对于车体的稳定性也有帮助,而Octavia值得表扬的,是车室的隔音处理颇有进口高级车的感受,还记得前代刚导入柴油版本的是一具1.9升TDI引擎,那时候的引擎声浪和车室隔音并没有特别出色,换上1.6 TDI之后NVH的表现有稍微好一些,但改款新车对于柴油心脏运转声浪或者车外噪音的隔绝处理都有相当的着墨,因此车内的乘客并不容易发觉,绝对是一个正面的成长。
与Golf系出同门的Octavia,前代车型给人的印象确实有几分相似,但三代新车成长许多的车身尺码,让Octavia在动态反应上和七代Golf也有程度上的不同,弯中的身手不若Golf那般灵活犀利,不过中庸的转向手感和明快顺畅的车体重心转移,为Octavia提供了非常好预期的动态反应,几趟山路奔驰下来,你可以发现Octavia的操控极限其实不低,虽然是家庭、务实导向,但在驾驶乐趣方面仍有一定程度的着墨,仅仅是搭配的胎圈组,在湿滑的路面上后轮的循迹性偶尔会出现些许的不足,所幸在车上丰富多样的辅助性安全系统的帮助下,对于驾驶人仍提供了不少心理上的安全感。
以集团内全新MQB模组化平台打造而来的三代新车,整体的调性对比印象中的二代Octavia,它变得不再像是一部四门Golf,均衡讨喜的动态反应让小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并未因资源共享就放弃了属于自己的路线,以家庭务实概念为主的Octavia,就是最好的例证。
以全新姿态重新进入国内市场的Octavia 1.6 TDI,不论是车型尺码、弹性空间的应用效率或者是务实型消费者所关心的油耗表现,1.6 TDI都做出了合宜的回应,当然百万出头的价格让Octavia展现出相对亲民的形象,令原本将目标锁定在同价位带国产中大型房车买家转头关注的机会也提高不少,毕竟用相同的预算,你可以享受到更弹性多变的座舱空间以及更周延丰富的主被动安全性,Octavia就跟过往它的前辈一样很适合作为一款家庭代步车,前提是Skoda在普罗大众心目中的知名度和信赖度都需要再度强化,不然空有一手好牌也不见得能够引起最大的共鸣。
终于到了大家最期待的福利社时间囉,这次的美照分享是由气质甜美的Michelle担纲演出,希望大家会喜欢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