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承载了13万实名斯柯达车友记忆的网站,无论是好还是坏,都在这里完整保存了。如果登陆不了,请联系管理员重置密码。

斯柯达车友会俱乐部

 找回密码
 新车友注册(请使用中文名)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手机号码登录

忘记帐号也能登录

搜索
查看: 547|回复: 18

节转一篇《金融时报》关于日货的文章,刺刺国人的神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4 12: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难得转一篇文章,警醒国人,希望斑竹不要删除。

       大家估计都被这样私信过,内容是网上盛传已久的“呼吁书”:“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现排最前,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若中国人1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数千家企业面临破产,若6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一半人失业,若1年不买日货,日本经济将彻底瓦解!”

         其实,中国所谓的“抵制日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茅盾著名的小说《林家铺子》正是通过取景于江南一小镇,来描写这一时期的“抵制日货”运动。

        原外交官吴建民此前表示,“有些人主张抵制日货,但全球化进行到今天,索尼产品95%是中国制造,抵制日货岂不很愚蠢吗?”这恐怕代表了很多反对“抵制日货”者的意见。

  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则认为,“抵制日货应把握分寸”,因为“中国虽然通过进口能力而赢得了影响日本的潜在权力,但这种潜在权力受到替代性不强等多种因素制约而并不强大”、“从日本进口的大部分产品并不容易找到替代货源,不少产品甚至目前完全没有替代货源”,“在这种情况下,抵制这部分进口日货,必然让我们自己的产业、自己的出口、自己的就业蒙受重创”。

  那么,事实上如何呢?笔者认为,当前中国根本不具备“抵制日货”的能力,正如襁褓中的婴儿无法断奶一样,所谓“连环反击战”云云,则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原因很简单,如果说中国经济是在走日本老路的话,也只是在走日本1980年之后陷入泡沫疯狂的那一段,而没有好好地学习日本1955年至1970年“黄金十五年”的经验。在这15年内,日本不但年均经济增长在15%左右,更重要的是确立了两大支柱:一是在“产业立国”路线下,奠定了强大的产业基础,催生了一大批世界级的名企;二是完善健全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被誉为“一亿中流”的社会,中产阶级占据绝对主流,典型的橄榄球结构保证了社会的高度稳定。

          中日最根本的差距就在于,中国没有日本那样扎实的产业积累和完善的社会制度设计。中国自1992年“南巡讲话”以来,从统计数字来看,的确处于“高增长期”,但中国几乎没有领先的技术革新,也没有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国的产业基础依然非常脆弱,中产阶级占主流的橄榄型社会更是不见踪影。这样的“高增长”完全不同于日本的“黄金十五年”。因此,说中国与日本差距30年或40年,都是不确切的。至于GDP超越日本就更不值得拿来炫耀了。

       那么,中日经济相互依存现状如何呢?实际上,“合则两利”绝非政治口号,而是真实的写照。在中日经济互相依存的研究方面,很多机构和学者提出了很多数据,但实际上很难衡量谁更需要对方。如果没有了中国的市场和廉价劳动力,日本企业将蒙受巨大损失,将不得不花更大的成本转战东南亚、印度甚至非洲等;但如果没有了日本的技术,中国的多数产业的生产线将无法开动机器。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将中日间的“离岸生产”模式视为推平世界的推土机。

  从全球产业链来看,日本仍占据链主地位,扮演着基础性零配件生产基地的角色。而且,依靠庞大的企业财团模式让日企的海外扩张和生命力远强于欧美企业,中国数万家日企的背后集结着非常惊人的资本和技术力量,这种布局已经让日本在信息电子、钢铁、汽车等多个产业拥有可怕的话语权。

  就拿东风日产、广汽本田而言,虽然号称国产化率高达90%,有些车型甚至超过90%,但剩下10%才是关键性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是真正技术实力的象征。这些仍需要进口的零部件缺少任何一个,生产的汽车都无法合格出厂。在这些核心零部件中,有些可以在欧美寻求替代品,但大部分仍只能依赖日本。在电子控制元件、电子控制模块以及自动变速器三大关键汽车零部件上,全球几乎被日本垄断,无论是日系车还是欧美系车都不得不依赖日本制造。

  同时,在半导体、微芯片、发动机控件、ABS、安全气囊等高附加值零部件方面,日本均保持绝对优势。而为了防止技术流失,这些零部件的生产基地几乎全部在日本国内,在去年日本大地震后,由于生产这些零部件的企业停产造成供应紧张,曾将整个全球产业链推向断链的边缘。

  反观中国,虽然GDP已成为世界第二,但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与东南亚、南美等地几乎没任何区别,仍然只是处于最低端的加工组装环节,还是打工仔角色,而非发包方,存在很高的可取代性。准确地说,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是不存在的。走进日本的超市和商场,确实可以看到“made in china”的标签,但往往只是限于鞋子衣服、鼠标键盘等最低端的产品。

  就连拉动中国GDP的出口成就,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核心元件—中国组装加工成品—全球市场销售”这一模式。在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和中国产业升级过程中,盲目抵制日本,只会损害跨国产业链条的正常运行,伤害中国自身持续发展的潜力。

    在历史上,确实曾经出现过成功的经济抵制运动,如1940年代印度甘地发起的抵制英国纺织品的运动。但是,这些运动成功的前提是有替代品,作为连居民身份证都是日本富士施乐生产的国家的国民,我们有什么底气发动所谓的“抵制日货”呢?

        近90年过去了,我们依然看到国内充斥着几无意义的争吵,社会不公与两极分化让左右言论对立到难以调和的地步,举着“反日”旗帜就能毫无顾忌地损害他人私产,苏宁打出的告示“停止销售日货”,味千拉面打出的横幅“100%港资,同族同胞,一样爱国”,实在像极了茅盾笔下的“林家铺子”。

          每当国内反日情绪高涨时,笔者心头总会不经意闪现出鲁迅先生1925年说的那句话,“国民倘没有智,没有勇,而单靠一种所谓的‘气’,实在是非常危险的。现在,应该更进而着手于较为坚实的工作了。”

斯柯达车友会论坛 https://www.myskoda.cn

SH7887

发表于 2012-8-24 13: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合理的抵制才是出路
斯柯达车友会论坛 https://www.myskoda.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H5296

发表于 2012-8-24 13: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光抗议、抵制是远远不够的,要有实际行动
斯柯达车友会论坛 https://www.myskoda.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4 15: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拍摄抵制游行的照相机都是日本产的,我只能对这些人“呵呵”了。
斯柯达车友会论坛 https://www.myskoda.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H0319

发表于 2012-8-24 16: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有片面性
斯柯达车友会论坛 https://www.myskoda.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H7512

发表于 2012-8-24 17: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抵制不抵制的没啥必要,哪一天我们赚的钱比日本人多了,就买他们的东西怎么了?日本人对待客户那是对待上帝啊,你要是觉得他们的东西用的不好了骂他们甚至抽他们都行,多爽啊。
斯柯达车友会论坛 https://www.myskoda.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H1137

发表于 2012-8-24 23: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能挑起世界大战的岛国,它的工业水平是很可怕的,我们花100年可能都赶不上吧?
made in china翻译成"中国制造",是很大的错误,china是状语,不是主语,是在中国造的,而不是中国自己造的。
我们还要好好努力啊!
斯柯达车友会论坛 https://www.myskoda.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5 07: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国人也很依赖日货
斯柯达车友会论坛 https://www.myskoda.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5 09: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落后就要挨打。没什么可说的。民族的悲哀。
斯柯达车友会论坛 https://www.myskoda.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H5299

发表于 2012-8-25 09: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电子控制元件、电子控制模块以及自动变速器三大关键汽车零部件上,全球几乎被日本垄断,无论是日系车还是欧美系车都不得不依赖日本制造。"

这个...不敢苟同, 汽车电子模块我们公司涉及到很多, 要说技术, 绝非日本仅有, 要说到具体芯片级别, 也绝非日本仅有.

日本制造的芯片更便宜而已, 性能方面和其它供应商差不多

不过不得承认日本的精密机械这块做的不错, 像6碟CD的那个机构, 拆过RCD510的tx都知道, 竟然做的这么薄
斯柯达车友会论坛 https://www.myskoda.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斯柯达车友会 ( 苏ICP备19051238号 )

GMT+8, 2025-8-30 10: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