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下,外牌的性价比问题?
对外牌来讲,是否可以换个角度理解新政:1)交钱消费买通行权。
如果有需要,可以选择主动要求处罚交罚款买一天的高峰通行权。当天内高峰时间上高架和进拥堵区都有效。
2)性价比
理论上:以每次200-300元,每年处罚最低缴费2400元计算,相当于可以按需求选择每年被处罚10-12次,沪牌的价格可以处罚近10多年。同时将沪牌7万元投资年化5%的普通理财产品,每年可以抵消最低1/2的罚款,或者先存着等10年以后政策变化机遇。
实际上:处罚效果可能还会打折扣。
如未被拍照或未被拦下现场执法、外牌处罚不在上海处理、全国联网但各地处罚标准不一,产生的成本更低等
(非现场执法的记分和现场执法记分,在超出基数外,会产生一些成本,但不伤性价比)
可能行不通,中肯讨论一下。
每天早晚各一次200,一天400,一个月8000,一年96000 关键是外牌的政策 要一直变的 跟LZ通知一下,当场抓住的话,只扣分,不罚钱。扣3分。 按数据来看确实不错,但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就怕将来可能这个会跟什么诚信系统挂钩会影响到今后个人的发展,那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好像按次吧,一次违章可抵一日。
4楼计算才对。 而且明知故犯的话,会加重处罚力度。 2楼才是神算,吃不消 一次三分 “性价比”这个说法,不管是一天一罚还是一次一罚,是完全把罚款当作支出来看待的。个人不是很赞成这么看。
一般人多少对规则(合理不合理另论)还是有忌惮感的。带着紧张开车总归不是什么好事,何况还有扣分、还有被JC叔叔截住耽误的时间......
页:
[1]
2